人才培养 | 致远学院2020级新生“书记第一课”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0年9月23日下午,致远学院2020级新生“书记第一课”在陈瑞球楼100报告厅举办。学院党总支书记洪梅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主题与在场师生溯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在座同学学习科学家精神,并深情寄语学生党员和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新致远人”勇敢追梦。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晓玲主持党课;学院党总支委员、院长助理、学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吴海燕,学生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汪燕,学院组织员兼学生党支部书记张晓璐,学生培养办公室全体教师,全体2020级致远荣誉计划新生及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参与聆听党课。
党课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洪梅首先带领大家了解科学技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引申到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史。
之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她说作为即将步入科学领域的新致远人,同学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体会崇高的科学家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精神灯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砥砺前行,做有理想、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
随后,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博学慎思,求得真才实学”,她勉励大家在广泛学习各类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理性提出质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上下求索,矢志创新创造”,她希望同学们面向未来,永葆创新激情,遵循创新驱动发展的规律,深入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自觉联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工程项目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取得更多突破。第三,“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她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将红色基因同自身特点相结合,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成为伟大时代的弄潮儿。
最后,她以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中国未来科研工作的五点要求与大家共勉,希望同学们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在担当时代责任中谱写青春之歌。
张晓璐主持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环节,呼吁有入党意愿的新生同学尽早加入组织,信仰点亮青春,让信仰成为青春最美的底色。
新生同学走上讲台亲手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交给党组织,洪梅、吴晓玲代表学院接受申请书。学院回赠党章勉励入党申请人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将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融入到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中去。
新生代表2020级化学方向邹贺同同学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入党初心。他以自己太姥爷、爷爷、父亲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身上共同的品质: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他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探索未知、不懈奋斗,在未来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社会谋福利,为人类作贡献。
最后,吴晓玲指出递交入党申请书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整个人生,大家都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入学至今,新生中已经形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氛围,新任的各班班长与团支书全部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各位同学定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奋斗回报国家。
活动在全体师生共同合唱上海交通大学校歌中结束。
致远学院作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致力于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起点和宗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科学家精神必然成为时代发展中的重要话题,本次专题党课进一步增进了致远学子对科研道路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加深了全体同学对“弘扬科学家精神”重要意义的认识和领会,也激发了新生同学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将自己的青春融入祖国发展,积极投身科研强国建设伟大征程的决心和热情。
离开会场前,各方向同学们纷纷留下了自己的深切感悟。
刘子昊【数学方向】
洪书记的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了解了科学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和人类精神世界竟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安土重迁”“鱼传尺素”不觉间已成了过去式,科技大潮层层推动,我们得以乐享而今这便捷快捷的现代生活。“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如马克思所言,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我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何其重要,像洪书记所讲的,这次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得益于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我国的科学发展逐步辉煌,我想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洪书记所讲到的优秀科学家们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让我感动,他们带着祖国的期待,人民的期望,潜心研究,勇攀科研高峰。我们青年一代,有着大好青春年华,怀着理想,定要不负交大,不负祖国,成为锐不可当的有志青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魏姗【物理学方向】
科学在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科学是历史发展的最强助力。马克思在其著作《机器、自然力与科学的应用》中曾言:“火药将骑士阶级炸得粉碎。”科学家们作为科学星空中最闪亮的繁星,他们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以及一代代科学家的奉献与努力,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希望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成为一名于国于世界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人生中,将国家、人民放在心中,将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当做自己的需要,始终将自己投入于伟大的事业中,这样的生命必将是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的。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历史坐标,不负来自未来的重托,将科学家精神传承下去、发展下去、丰富下去,用行动诠释科学家的精神。
尚得昕【生命科学方向】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培养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学习疫情中的科学力量,我国的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科学家精神,致远逐梦科学起航,就像习总书记所言,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学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笃志高翔,不懈追求;要丰满羽翼,坚韧筋骨;要志存高远,与日俱进。逐梦致远,圆梦青春。
凌逸飏【计算机科学方向】
听了洪书记的第一课,我深有感触,一个人能不能称为人才,并不是仅看他智商有多高,最终要看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大小。如果毫无贡献,恐怕再聪明也不能被称为人才。实际上,最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岗位肯定是自己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洪书记从疫情中的科学力量,我国的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科学家精神以及致远逐梦科学起航四个方面谈了她对科学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科学的重要性,在经历了今年疫情的我的心中,有着不言而喻的答案。也许并未深处漩涡中心,不代表体会不到水流的湍急。我知道了钟南山、陈薇等站在抗疫第一线的科学家,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也不会失去我们的传承。身为骄傲的致远人,努力学习,科学献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节精彩纷呈、引人深思的第一课,让我更加坚信了以才学报国的信念。
董萌莹【化学方向】
祖国是伟大的祖国,党是伟大的党。“每个人为了活下去都必须找到点燃自己心头之火的力量,那烈焰就是灵魂的食粮。”在听取了“书记第一课”后,我对党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事求是、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而我作为新青年,更应加入中共,把青春融入祖国发展的洪流。“外图贡献于其群”,入党意味着更沉重的责任。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更是在于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我应致力于科技兴国,开拓创新,成为力撼世界的中流砥柱,将个人志与中国梦更紧密的相连,同人民一道,与祖国一同前行。
何梓妍【生物医学科学方向】
疫情防控中,我们不仅看到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发挥的重要团结作用,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带来的强大助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不仅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更是以身系天下的宏大精神追求与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学生,我更应踏实学习,重视基础,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力戒浮躁,静心笃志。正如于敏院士所言,“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紧紧相连,在未来的道路上,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科学技术事业与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为世界科技进步与发展添砖加瓦,将所学用在实处,将理论与实际在不断创新中进行拓展,在实践与思考中担起一份责任。
王少飞【工科方向】
听完洪书记生动细致的第一课,我感受到了疫情中的科学力量,看到了科学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跟随洪书记回顾了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历史,我感受到了自主科研的重要性,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自主科研创新,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洪书记总结概括了多条科学与科学家精神,如英雄精神、团结精神、育人精神等,我与这些科学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增强了今后走科研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洪书记又再次介绍致远学院的培养模式,对我们提出了几条希望。我今后一定规范自己的行为,谨记洪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投身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做祖国科研行业的中坚力量。
转载自公众号“致远先锋”,请戳“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